本消息转载自:36氪
36氪从多个渠道获悉,企业微信服务商「卫瓴科技」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天眼查显示,本轮资方是企业微信和腾讯云,以及创始人&CEO杨炯纬个人注资;去年12月份,卫瓴科技曾获得红杉中国的数千万天使投资。
卫瓴科技成立于2020年底,是基于企业微信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协同型CRM公司,专注赋能B2B营销和销售环节,通过打通公私域数据,提升线索流转效率,从而在市场和销售等角色之间实现数据协同、沟通协同、服务协同。
在杨炯纬看来,公司核心产品卫瓴·企微助手和上一代CRM产品有着本质区别——卫瓴偏重协同和沟通,上一代CRM偏重监管。
这是因为,以往的CRM工作逻辑是为顶层管理者设计的,只关注管理者想要看到数据和结果。但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体验并不好,要将工作流程手动记录在系统里,耗费时间和精力,并且无法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收益——万一被截单了了呢?这带来的后果是,一是信息滞后,二是信息真实度低,三是管理者不会打开这个系统。杨炯纬告诉36氪:“卫瓴在调研中发现,很多CRM系统里90%的数据都是假的。”最终,为管理者服务的CRM系统很像一个“表单”,很难真正帮助管理者、以及一线销售发挥其作用。
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个悖论,根源在于整套工作场景的割裂——线索来源是市场部,从公域转到私域环节后是销售对接,沟通在线下线上都有,但是成单在线下的,但是管理又回到了线上。尤其对于toB企业来说,客户决策流程长且需要多人团队服务,因此销售对于认知线索来源、线索特点、及判断线索质量有刚需,但市场往往难以给出精确的画像。
因此如何解决线上线下场景的割裂以及市场和销售的鸿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卫瓴以“企微+微信”社交环境为中枢,通过“内容、触点、数据”的商业闭环解决了这一问题。
具体来说:
卫瓴实现了跟各大主流广告平台比如抖音、快手、头条、百度等的数据打通,并支持在广告投放环境下直接跳转微信生态,一键添加广告主的企业微信,进入企微客户资产池,从而解决了把B端客户大量加到企业微信上的老大难问题。
在加进客户的第一时间,客户视图上会合规展示客户在广告公域的行为,市场给到销售的初始线索就是携带有画像、意图的,SDR孵化过程中的客户轨迹也会通过内容引擎实时push给协作的多人团队;
销售也能使用“一键添加聊天内容为跟进记录”、“语音快捷输入”等形式更新商机跟进记录,市场或者销售可以把想要传播的文章、PDF文件等内容上传到资料库再把内容通过微信好友、群、朋友圈、企业微信客户、企业微信朋友圈等触点传递出去;卫瓴中的AI助理小微会实时将客户旅程传达给销售等协作人员。
刚刚发布的0.8版本还增加了跟进记录列表中@同事的功能,这个功能适用以下场景,重点解决一线销售或者市场低成本、有秩序地调起服务资源的问题,主要满足几个场景需求,一是领导拆分工作,二是跨部门沟通,三是跨层级和部门日常寻求帮助。
“有的创始人起床就会看我们的产品。”杨炯纬举了一个例子,因为某客户的变动会实时传递给这个创始人,而他早晨醒来以后会习惯性看下现在的进度。
并且,由于目前卫瓴解决的更多是市场和销售之前的协同问题,因此他们不与其他Martech和CRM产品竞争,反而有合作共存的空间。
而之所以会选择这个发展方向,与卫瓴对于企业微信和CRM赛道的理解有关。杨炯纬认为,企业微信的赛道红利能存在20年,这背后是整个组织管理形态的变革红利。
国内服务企业管理的产品,更多是服务“科层制”的控制性组织的,比如钉钉。但是对于处在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很难把流程固化下来,因此这些企业真正需要的管理工具并不是帮助他们明确工作流程的,但是帮助他们快速沟通从而快速推进公司业务发展的。
但杨炯纬也坦言,目前国内能够接受这种想法的企业还是不多,现在还在市场教育阶段,这也是他们会面临的问题之一。好在有两个思路可以解决,一是只服务能接受这个组织形态的企业,因为市面上除了卫瓴目前没有从“沟通”角度出发的强客户为中心协同导向的工具,所以他们是唯一选择,类似于一旦接受了OKR制度,就只能用飞书;另一个思路是借企业微信的私域红利,快速攻破一些摇摆的企业。
目前客单价是1万元20个坐席(大于20席位按阶梯增购),目前客户一百家,发展迅速。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卫瓴·企微助手的深入研发,1.0版本产品即将面世。